内蒙古迎晨服装集团是兴安盟迎晨服装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与内蒙古迎晨服装有限公司,内蒙古迎晨民族收藏服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突泉县迎晨服装有限公司,兴安盟迎晨启元服装职业培训学校共同组建的服装集团。集团主要涵盖服装文化研究、民族服装研发、服装技术开发、服装技术培训、服装生产批发等。
创办人何广亮,本科学历,1966年9月出生,蒙古族,乌兰浩特市政协委员,兴安盟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副会长。1987年4月始任职于内蒙古迎晨体育用品服装集团公司技术部,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掌握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面料,服装制版等全部工艺。在1998年12月31日正式下岗。1985年至1988年在兴安盟工业技工学校学习服装设计专业。获得服装设计定制高级工、服装专业教师资格证、服装专业考评员证。
1994年停薪留职,在突泉县突泉镇开办霓裳裁剪缝纫刺绣班。开始只有两把剪子一把尺,一台脚踏家用缝纫机和一台码边机,黑板是则是由纤维板刷上墨汁做成的,又动员亲朋好友借来七八台缝纫机做为教学使用。在有限的条件内为了更多的招收学员,则分为早晚班、正常班、假期班三个班次,经常从早上八点循环授课至晚十点左右。其中假期班学员众多,学习情绪高涨,经常至凌晨一两点钟学员仍不愿放学,想多学些本领。冬季取暖的时候,平房四面透风,每天下课都是冻得手脚僵硬。最终博得突泉县父老乡亲认可,使很多妇女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尊严和收入,结业后就业的学员遍布突泉县城乡村屯。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由突泉县就业局、盟就业局批准在1997年成立了突泉县霓裳服装专业学校。2000年4月至2008年8月被突泉县职业技术高中聘请为服装专业教师。从创业至2008年为突泉县及周边旗市共计培养服装专业人才2000余人。同时2002年在突泉县创办突泉县霓裳面料商行,开始安排学员就业,解决培训学员就业问题。
随着事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积累,何广亮更加怀念国企迎晨的辉煌历史。做为破产时下岗职工达到1799人的自治区中型企业,分公司遍布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企业,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做为国家体委中体运动用品公司中八个定点生产企业当中运动服装企业的龙头老大,也是第一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的企业。并且赞助过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这样的民族品牌难道就此消亡了吗?这成为兴安盟人民心中的痛,也是内蒙古工业企业的巨大损失。每每想起此事遗憾万分。于是我与爱人郑洪侠(迎晨下岗职工)在2008年下半年获得了乌兰浩特市就业局创业贷款10万元的支持下,在2009年3月2日在突泉县成立兴安盟迎晨服装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3月12日开始申请迎晨系列商标,经过八年半时间的申请,陆续申请注册成功迎晨系列商标17枚;其中2枚迎晨系列商标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四次法庭庭审,于2017年9月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判决获得商标注册权。确立了企业对商标的绝对控制权,保证了民族品牌回归到内蒙古兴安盟,使民族品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品牌复苏的重任落到我们这一代人肩上。
2014年3月在乌兰浩特市市委市政府、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策引导下,在乌兰浩特市就业局和兴安盟人社局50万扶持企业贷款支持下,正式入驻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企业园,成立了内蒙古迎晨服装有限公司。2017年底共享受乌兰浩特市就业局三次共计人民币190万元,使迎晨品牌在乌兰浩特市和突泉县同时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迎晨,认可迎晨。
2016年在兴安盟民政局,兴安盟人社局,乌兰浩特市就业局指导下,成立了兴安盟迎晨启元服装技术培训学校,开启了校企联办的模式,形成了培训就业上下游衔接,在培养服装人才的同时也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2017年在乌兰浩特市市委市政府、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梁市长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乌兰浩特市就业局领导全力支持下,总公司兴安盟迎晨服装有限公司搬迁至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晨启元服装学校也落户大学生孵化基地。
2018年1月成立了内蒙古迎晨服装集团,拥有员工56人,其中环山社区生产基地员工11人,乌兰浩特经济开发区员工19人。其中低保户4人,下岗失业人员5人,城镇失业人员18人,农村富余劳动力3人。
现迎晨集团固定工保底工资2000-3500,上不封顶。一线员工以计件为主。
何广亮不忘初心,做为迎晨下岗职工,始终以振兴迎晨品牌为己任,恢复发展迎晨事业,使内蒙古兴安盟拥有自己响亮的服装品牌。逐步完成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全国驰名商标的发展战略。做为乌兰浩特市政协委员,承担社会责任,培训和安排更多下岗失业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绝不缺席扶贫攻坚战。